首页 >> 学术动态 >> 正文

曹循教授在《史学集刊》发表论文
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2日 11:38   浏览次数:

近日,Betway必威曹循教授在《史学集刊》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《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》的学术论文,全文约2.6万字。

明代的最高武职机构最初是大都督府,洪武十三年(1380)分为五军都督府,迄于明亡。都督府是明代军事制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,专门探讨不多,且主要集中于大都督府。曹循教授的论文指出,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,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。五府分置后,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,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。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,奠定了五府为朝廷“腹心”的基本属性。京营成立以后,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、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“以府管营”体制;五府长官以“管军大臣”身份参议军务、边务及将领选任。正德、嘉靖之际,“以府管营”的弊端愈加明显,明廷在郭勋事件后建构出府、营不可兼管的“祖制”,从而遮蔽了五府这一行使百余年的职能。“庚戌之变”后,五府与京营正式分离,丧失管军权力的五府长官依然参议国政,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都督府权力缩小的实质是明朝统治的“私性”减弱和“公性”增强,是社会发展的体现。


曹循教授在《史学集刊》发表论文

发布时间:2025-04-02

近日,Betway必威曹循教授在《史学集刊》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《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》的学术论文,全文约2.6万字。

明代的最高武职机构最初是大都督府,洪武十三年(1380)分为五军都督府,迄于明亡。都督府是明代军事制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,专门探讨不多,且主要集中于大都督府。曹循教授的论文指出,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,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。五府分置后,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,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。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,奠定了五府为朝廷“腹心”的基本属性。京营成立以后,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、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“以府管营”体制;五府长官以“管军大臣”身份参议军务、边务及将领选任。正德、嘉靖之际,“以府管营”的弊端愈加明显,明廷在郭勋事件后建构出府、营不可兼管的“祖制”,从而遮蔽了五府这一行使百余年的职能。“庚戌之变”后,五府与京营正式分离,丧失管军权力的五府长官依然参议国政,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都督府权力缩小的实质是明朝统治的“私性”减弱和“公性”增强,是社会发展的体现。


下一条:李利安教授与博士生田鹏合著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正式出版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2006 - 2025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betway西汉姆联官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