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张峰,1981年生,安徽淮北人,betway西汉姆联官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兼任香港孔子学院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。本科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,硕士、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,获历史学博士学位。2012年7月,入职betway西汉姆联官网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,出版学术专著2部,在《中国史研究》《史学理论研究》《史学史研究》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、评论50余篇,有数十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。现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主讲课程有“史学理论与方法”“中国史学史”等。
一、学术著作
1.《本土与域外的变奏:史语所与中国现代史学(1928-1948)》,中华书局2025年版。
2.《中国历史编纂学史》第三卷,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。
二、学术论文
1.《〈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〉与民国史学的现代化》(第一作者),《史学月刊》2024年第5期;《新华文摘》2024年第15期“论点摘编”;人大复印资料《出版业》2024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2.《重访章学诚及其弟子史致光》(第一作者)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4年第1期。
3.《二十四史:中国传统史学之脊梁》,《中华瑰宝》2024年9月号。
4.《从相知到相离:傅斯年与岑仲勉关系考论》,《史学史研究》2023年第3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23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5.《出土史料与唐修〈晋书〉相关问题再考察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2年第4期。
6.《开出一派“新考证学”——梁启超“新史学”对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影响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2年第3期。
7.《唐代史家与历史编纂的创新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21年第5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文摘》2022年第2期转载。
8.《重返历史现场:认识民国史学的一个新维度》,《东岳论丛》2020年第3期。
9.《史语所学人考证学新境界与中国气派》,《济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9年第5期。
10.《儒学与范晔〈后汉书〉的编纂》,《南都学坛》2019年第2期。
11.《史学理论视野下的唐修正史探析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8年第6期。
12.《论傅斯年的明史研究——以“傅斯年档案”为中心的探讨》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3期。
13.《陈述先生与史语所》,《文汇报》2018年6月15日第9、10版,《新华文摘》网络版2018年第17期全文转载。
14.《冉昭德: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学术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7年11月20日。
15.《〈周书〉历史编纂学成就简论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第4期;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7年第6期转载。
16.《抗战时期史语所学术群体治史理念的转变》,《澳门理工学报》2017年第3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7年第12期转载。
17.《〈魏书〉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7年第2期。
18.《居延汉简与劳榦的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》,《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学报》2016年第6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先秦、秦汉史》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19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群体治史风格述论》,《史学史研究》2016年第3期;河南大学《历史与社会(文摘)》2016年第4期转载。
20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劳榦的两汉史研究》,《南都学坛》2016年第3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。
21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全汉昇的中古经济史研究》,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》2016年卷。
22.《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悖论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5年第3期。
23.《张政烺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15年第2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5年第9期转载。
24.《名亚迁董:沈约历史著述的境界》,《学术研究》2015年第2期。
25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运作机制的生成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2期。
26.《欧洲近代史学与傅斯年的学术思想》,《温州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1期。
27.《傅斯年:“科学史学”的倡导与实践》,载《“傅斯年与新文化运动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。
28.《五代时期:历史编纂优良传统经受的考验》,《人文杂志》2014年第12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5年第4期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》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文摘》2015年第2期转载。
29.《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学术关联——以新中国成立后张政烺的史学研究为中心》,《史学集刊》2014年第6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30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陈述的辽金史研究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4年第5期。
31.《陈其泰先生的学术探索与创新之路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4年第4期。
32.《再论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》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6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文摘》2014年第2期转载
33.《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陈寅恪之学术研究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13年卷。
34.《〈旧唐书〉的编纂特色与历史地位》,《江海学刊》2013年第3期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3年第4期论点介绍。
35.《治史理念与学术分野——以明成祖生母问题的讨论为中心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2年第1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
36.《〈五代史志〉与典制体通史的纂修》,《人文杂志》2012年第1期。
37.《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密切关联——以岑仲勉晚年的史学成就为中心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2年第1期。
38.《专精与通识:岑仲勉隋唐史研究的特色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5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2年第1期“论点摘编”。
39.《〈十代兴亡论〉流传散佚考》,《书目季刊》(台湾)2011年第45卷第1期。
40.《傅斯年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》,《学术探索》2010年第4期。
41.《白寿彝先生论历史编纂的创新》,《人文杂志》2010年第3期。
42.《李慈铭方志理论研究》,《浙江历史文化研究》(第二辑),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
43.《王夫之的历史人物评价方法论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10年卷。
44.《论王重民对李慈铭著述的整理与研究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09年第4期。
45.《清代学人的仕途之路——以李慈铭为中心》,《华夏文化》2009年第1期。
46.《朱敬则史论的理论价值》,《红河学院学报》2008年第6期。
三、学术评论
1.《〈史记〉永恒魅力的内在奥秘》,《北京日报》2024年11月22日。
2.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探索——读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〉》,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》2024年第3期。
3.《创造性阐释中国史学的优良遗产——陈其泰教授著〈历史学新视野〉读后》(第一作者)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5期。
4.《得力于时代之赐 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》(与庞卓恒教授合作)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8年9月6日。
5.《断代史学批评史研究的开拓之作——评刘开军著〈晚清史学批评研究〉》(第一作者)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》2018年第2期。
6.《理论探索与学术创新——读赵海旺〈刘知幾史学批评研究〉》,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》2014年卷。
7.《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——李勇著〈保卫历史学〉读后》(与张越教授合作),《安徽史学》2010年第6期。
8.《李慈铭史学研究仍待加强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09年6月9日。
四、科研项目
1.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(21XZS009),主持。
2.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(15CZS002),主持。
3. 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工程《(新编)中国通史·中国史学史卷》,核心作者。
4. 2024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(2024SXWT08),主持。
5. 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(2013JK0048),主持。
6. 201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(105560GK),主持。
五、所获荣誉
1. 2024年,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二等奖(排名第二)。
2. 2024年,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(排名第二)。
3. 2024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优秀共产党员。
4. 2023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120周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。
5. 2022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2021-2022教学年度优秀教师称号。
6. 2021年,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排名第二)。
7. 2019年,获陕西高校思政课(课程育人)教学骨干荣誉称号。
8. 2019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 2019 年思政课教师“大练兵”课程思政一等奖。
9. 2018年,入选陕西高校“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”。
10. 2016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2016年审核评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。
11. 2015年,获必威betway中文官网2014-2015教学年度优秀教师称号。
12. 2015年,入选必威betway中文官网“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”。
13. 2012年,获betway西汉姆联官网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。
14. 2006年,获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。